中国电子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Chin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智能化浪潮:更多本土智能芯片企业亟待涌现

发表时间:2021-03-10 10:25:41    来源:本站    

  近日,在比亚迪完成对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的战略投资之后,双方又在深圳比亚迪总部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除了比亚迪之外,地平线还与长城汽车、上汽集团、一汽红旗、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突显了汽车品牌厂商对智能芯片企业合作的需求与重视。在不平静的汽车江湖,智能化浪潮已势不可挡。业界也因此需要更多本土化的车用智能芯片企业,助力国内汽车芯片行业扶摇直上。

  能否承受“厚爱”?

  随着汽车不断走向智能化、网联化征程,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车企纷纷将转型升级提上日程,汽车智能化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在此背景下,具备智能化基因的芯片企业一时风头无两,受到诸多国内车企热捧。

  地平线与比亚迪的最新战略合作于近期备受瞩目。地平线在人工智能领域实力不俗,主要研发AI芯片,在高效能汽车智能芯片和感知算法领域具有优势能力。比亚迪则在汽车领域具备优势,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等,二者的技术方向存在差异,所以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加快技术资源整合。地平线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比亚迪自身有着深厚的芯片技术积淀,而地平线则有着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产品和算法,因此二者的合作可以拓展双方的技术方向,实现技术互补。

  此外,比亚迪与地平线的合作还能弥补比亚迪在软件方面的不足。当前,软硬件协同发展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地平线副总裁李星宇此前指出,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再到多样化的信息娱乐系统,“软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愈发关键,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新时代下,比亚迪却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存在缺失。比起早就实现整车OTA(空中下载技术)的特斯拉,直到2020年,比亚迪的“汉”车型才实现全车OTA。特斯拉耗费十余年时间,投入数百亿美元建立了自己的全新E/E架构、操作系统和AutoPilot,还研发出了FSD芯片,而比亚迪现在也迎来了补齐软件方面短板的机会。

  地平线方面向记者表示,本次地平线与比亚迪将在“软件定义汽车”等方面进行重点研发合作,联合开发包括智能驾驶AI处理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视觉感知算法、多模态交互、地图众包和定位等多方面在内的“芯片+算法+工具链”基础技术平台,以实现优势互补。

  为何让车企“钟情”?

  比亚迪并不是唯一一家“钟情”于地平线的国内车企。为了更好地绘制包含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万物互联等要素的智能出行蓝图,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很多国内车企都对地平线进行了资本加持。2021年2月,地平线宣布完成C3?轮融资,共计3.5亿美元。除国投招商、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众为资本等投资方之外,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等多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参与了地平线的此轮融资。至此,地平线C轮融资额已达9亿美元,超出了预定目标。

  国内车企对地平线的情有独钟不只体现在资本方面,众多车企与地平线在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领域同样有所行动。进入2021年以来,长城企业宣布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进军芯片产业;上汽集团与地平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宣布将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近日,比亚迪与地平线宣布,将形成强强联合的矩阵,共同推进科技研发层面的纵深探索,加速攻坚和布局智能驾驶前沿技术,加速智能汽车的研发与量产落地。

  国内车企为何如此“钟情”地平线?这或许与波及全球的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现象有关。当前,愈演愈烈的汽车缺“芯”潮影响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以及欧洲地区的汽车厂商,大众、福特、宝马、丰田等不少车企都因缺少芯片而被迫停工停产,全球性的芯片短缺事件让不少车企都意识到汽车芯片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尽管随着产能恢复,汽车芯片短缺这一短期现象会有所缓解,汽车芯片供应也会逐步恢复正常,但国产汽车芯片行业面临的缺“芯”问题却是长期存在的风险。

  赛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继颇此前曾告诉记者,汽车所需的车规级芯片对技术要求极高,生产流程复杂且标准严苛。国内车企若不能将供应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就会受到很大威胁。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车载AI芯片规模化量产的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无疑是帮助国内车企建立芯片护城河的最佳合作伙伴。

  改变逆势需要更多智能芯片企业

  “大家更愿意去用国产芯片,这是全产业链的共识。”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公开评价国内车企对国产汽车芯片的偏爱。

  在年销量为2800万辆汽车的国内市场,我国汽车半导体的产值却只占全球不到5%的份额,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率超过80%,甚至可达90%。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国外汽车芯片供应商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外企芯片一旦断供,国内车企相比于欧、美、日厂商更容易停产。基于上述考虑,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国内车企更倾向于搭载国产汽车芯片,以保证自身在芯片领域的供应链安全性。

  国产汽车芯片行业想要改变逆势,将芯片领域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究竟需要几个“地平线”?就整个产业的现状而言,国内企业距离国外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仅有一个“地平线”是远远不够的。

  从芯片的种类来看,我国发展最为薄弱的领域是MCU等汽车主控芯片和IGBT等功率芯片,国内企业在这两个领域缺位严重。

  谈到国内外车载AI芯片领域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差距时,余凯表示,生产制造是国内芯片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他指出,现阶段,国内芯片的生产与制造过于依赖代工生产,并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在汽车芯片制造方面,芯片的制造工艺还需要朝更精细、更先进的纳米制程演进。在将晶圆做成芯片时,产品的缺陷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余凯坦言,目前,国内芯片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内汽车智能芯片企业能否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关乎国内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力,更与国内汽车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在全球汽车缺“芯”潮持续涌动、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之际,车企与国内芯片企业的良性互动能够充分激发国产汽车芯片行业的潜力。希望业内涌现出更多本土化智能芯片企业,促进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分类:行业动态

下一篇:电商的“绿色之路”

上一篇:共享单车有哪些待开发场景?云伽给与解答

Copyright © 2018-2020 中国电子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